分类导航
- 泉州今日(2025年7月4日,星期五)天气多云,气温在27℃至35℃之间,东北风3级,空气质量指数为22(优)。 未来一周天气预报如下(数据截至2025年7月10日...
- 记者从泉州市政府新闻办获悉,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将于9月15日至17日在福建泉州举行。此次论坛以"数字赋能丝路,创新引领未来"...
- 泉州首批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有效期届满,本月起迎来集中换证高峰。记者从泉州市公安局获悉,2005年7月首批签发的有效期20年的二代身份证已陆续到期,全市预计...
- 近日,国家发改委发布最新数据显示,泉州港2025年上半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.85亿吨,同比增长12.3%,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20万标箱,同比增长15.6%,各项核心指标...
- 在闽南文化发源地泉州,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育创新项目正式启动。7月初,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与泉州实验中学签署合作协议,共同推出福建省首个台湾...
- 7月1日至2日,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赴泉州市惠安县、德化县开展实地调研,围绕城乡融合发展、特色产业升级、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进行深入指导。此次调研聚...
- 今年以来,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和产业升级加速推进的双重作用下,我市工业投资呈现强劲增长态势。市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,1-5月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3.4%,增...
- 泉州极端高温持续 橙色预警生效中(2025年7月3日更新) 高温橙色预警覆盖全域 泉州市气象台7月1日升级发布高温橙色预警,洛江区马甲镇等14个乡...
- 在福建泉州南安市石井镇,郑成功纪念馆前游人如织。今年正值郑成功收复台湾380周年,这位从泉州走出的民族英雄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。作为明末清初著...
- 在福建泉州南安市英都镇,一座始建于明代的洪氏宗祠见证了当地望族的兴衰。这里走出了明末清初重要历史人物洪承畴,这位极具争议性的政治人物近日再次成为学...
- 在福建泉州晋江市,一座始建于北宋的祠堂静静诉说着千年往事,这里是北宋名相曾公亮的故里。今年正值曾公亮诞辰1020周年,泉州市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,让这...
- 在福建泉州永春县五里街镇,一座始建于宋代的祠堂静静矗立,这里是南宋名相留正的故里。今年恰逢留正诞辰890周年,泉州市启动了一系列文化保护与研究项目,...
- 近日,泉州洛阳桥畔的蔡襄纪念馆迎来参观高峰,馆内新增的"北宋名臣蔡襄生平事迹展"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驻足。展览通过珍贵文物、历史文献和多媒体技...
- 近日,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新设的"五代闽国历史文化展"迎来参观热潮,其中"开闽功臣"留从效专题展区备受关注。展区内通过场景复原、文...
- 在泉州府文庙新落成的"泉州历代名人馆"内,唐代著名文学家欧阳詹的专题展区近日成为文化爱好者关注的焦点。展区内精心布置的唐代书房场景和欧阳詹...
- 清晨四点的西街巷口,"林记元宵圆"的第三代传人林永福已经开始揉制糯米团。他选用当年新收的蓬莱米,在石臼中反复捶打至能拉出三指宽的米膜。&quo...
- 清晨六点的龙宫菜市场,62岁的王美玉正在挑选当天最新鲜的白萝卜。她手中的铜刀轻轻划过萝卜表皮,"要选这种带着泥土的,皮厚肉紧的才经得起发酵"...
- 清晨四点的涂门街老巷,"国记牛肉羹"的第三代传人黄文国已经开始处理当天现宰的黄牛肉。他手持特制双刃刀,顺着肌肉纹理将牛后腿肉切成蝉翼般的薄...
- 清晨五点的蟳埔渔市,63岁的黄阿婆正在水泥台面上撬海蛎。她手中的牡蛎刀精准插入贝壳缝隙,手腕轻转间,饱满的蛎肉就滑入清水盆。"要选蚵壳边缘发青的...
- 午后四点的西街飘起独特香气,"阿焕姜母鸭"第三代传人蔡国栋正将二十多只陶瓮整齐码入砖灶。每只瓮里卧着三斤重的正番鸭,铺着足有三指厚的南安老...
最新推荐
- 2024-04-171美方释放积极信号:特朗普预期中美谈判进入收官阶段
- 2023-05-252特朗普力推 关税替代所得税 引争议 经济学家警告可行性存疑
- 2022-04-283关税飓风下的逆袭:中国跨境电商订单量逆势激增
- 2022-04-2242025年泉州3天2夜深度游攻略
- 2022-04-155暖心出院!全城牵挂的断指男孩踏上回家路
- 2020-04-276泉州 五一 文旅大戏启幕:世遗+非遗+科技打造沉浸式文化盛宴
- 2019-04-247商务部严正回应美国关税胁迫行为:反对单边霸凌 捍卫多边贸易体制
- 2019-04-18891.62亿元文旅综合体落地泉州丰泽 打造 海丝展示窗口 新地标
- 2018-04-209白宫紧急组建跨部门工作组应对对华关税危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