泉州清源山景区作为闽南地区著名的道教文化名山,通过持续的基础设施升级和文化活动创新,实现了从传统宗教场所向综合性文旅目的地的成功转型。这座海拔498米的名山,以其悠久的道教历史和秀丽的自然风光,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。2025年上半年统计数据显示,景区接待游客总量已达110万人次,预计全年将首次突破200万人次大关。

清晨的清源山,薄雾缭绕中已有不少市民开始晨练。这座始建于唐朝的道教圣地,保存着大量珍贵的宗教遗迹和历史文物。今年三月重新开放的老君岩保护性修缮工程,采用了最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,使这座宋代石刻造像焕发新生。"站在老君岩前,仿佛能感受到千年的文化积淀。"来自江西的游客王先生感叹道。景区管理处负责人介绍,新增的5处数字化展示点,通过AR技术再现了历史场景,深受年轻游客欢迎。
自然景观是清源山的另一大亮点。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超过85%,拥有近百种珍稀植物。今年新开辟的"云海观景台"和"听泉亭"两处观景平台,成为摄影爱好者的新宠。为保护生态环境,景区实施了限流措施,并将每日最大承载量控制在1万人以内。数据显示,周末日均接待游客超过6000人次,其中约三成为专程前来晨练的本地市民。
文化体验活动为这座道教名山注入了新活力。每月举办的"道家养生"体验活动,让游客在习武练拳中感受传统文化,场场爆满。今年推出的"非遗文化月"活动,集中展示南音、木偶戏等闽南传统艺术,单日最高吸引游客4000余人次。"既能感受道教文化,又能欣赏传统表演,这样的体验很难得。"带着孩子前来游玩的李女士表示。景区还特别设计了无障碍游览路线,方便特殊群体游客参观。
智慧景区建设极大提升了游客体验。新上线的"智慧清源山"小程序提供电子导览、停车预约等一站式服务,使用率达75%。景区内增设的30处智能讲解点,提供普通话、闽南语、英语三种语言服务。为保障游客安全,主要游览路线实现了监控全覆盖,并配备了15台AED急救设备。这些便民举措使游客满意度提升至97%。
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,清源山的文化价值日益凸显。景区管理方表示,将继续坚持"保护优先、合理利用"的原则,在守护好这份珍贵文化遗产的同时,为游客创造更丰富的文化体验。这座承载着闽南人民精神信仰的道教名山,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。